乐视体育官网_乐视体育平台

图片

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政务.cn www.saac.gov.cn
乐视体育平台
档案馆工作
“十二五”时期全国档案馆事业发展综述

“十二五”期间,全国档案馆工作以夯实基础、服务大局为工作中心,以档案馆舍建设、档案保护开发为战略重点,同时向着数字档案资源的收集和利用等档案馆信息化工作的难点问题持续发力,这一切使得档案馆充分融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党中央治国理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档案馆工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档案馆事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档案馆工作得到高度重视

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档案工作。2011年,习近平同志出席中央档案馆与中央文献研究室共同编辑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出版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还参观了中央档案馆与中央党校合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档案资料展”,对我们运用档案史料开展党史教育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批阅中央档案馆报送的《档案参考》,并对吉林省档案馆保护整理馆藏涉日档案作出重要批示;俞正声同志就西藏历史档案保护作出批示;刘云山同志对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作出批示;栗战书同志多次听取档案工作汇报、出席有关会议,对档案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档案馆库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作出指示批示,并亲自协调解决档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地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事业单位以及军队领导也继续关心支持档案馆工作,解决档案馆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二)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成绩显著

一是服务领导决策。各级档案馆积极利用馆藏档案编印《档案参考》《档案工作信息》等材料,为党政领导决策服务。其中,中央档案馆多年来一直向中央领导同志报送《档案参考》,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四川省档案馆编写《从馆藏档案看四川疫情灾害及应对措施》专题报告,为地方治理提供了历史借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的《解放以来新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档案资料汇编》,为自治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各地档案馆积极围绕本地区党委政府的主要工作,为政策制定与评估提供了第一手档案资料,发挥了参谋助手的作用。

二是服务中心工作。近年来,各级档案馆主动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以各种形式提供档案服务。特别是2014年,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南京市档案馆和秦皇岛市档案馆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和《“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并冲破日本右翼阻挠,《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入选名录。各级档案馆围绕抗战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活动公布审判日本战犯档案和中国抗战档案、中国受降档案、侵华日军罪行档案,通过“用史实说话”揭露了日军侵华期间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累累罪行和造成的巨大伤害,驳斥了日本右翼否定侵华战争罪行的谬论。另外,围绕南海和钓鱼岛问题,我们批准海南成立西南中沙群岛档案馆,起到了宣示我南海主权的积极效果;福建省档案馆举办了我国第一个以钓鱼岛为主题的展览,图文并茂地展示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历史依据。

三是服务重大活动。为配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最近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中央档案馆以及北京、山东、湖北、宁夏、青海、宁波等地档案馆通过举办展览、编纂有关档案资料等形式积极提供服务。围绕纪念建党95周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中央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中国电影资料馆以及地方各级综合档案馆积极参与宣传工作,发挥了档案宣传教育作用。北京、河北、上海等地档案馆围绕冬奥会、世博会等重大活动,提早介入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好档案服务。

(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突出

一是服务经济建设。北京、天津、河北签订档案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江西、湖北、湖南合力打造档案事业协同发展平台,服务国家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湖南深入挖掘档案信息资源,为规划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提供档案参考。云南省、青岛市、成都市等地档案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等工作,积极编印相关档案信息参考,建设专题数据库,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二是服务社会和谐稳定。我们从2008年起,组织了市县级综合档案馆测评工作,全国共创建国家一级档案馆195个,国家二级档案馆747个,国家三级档案馆81个。市县级综合档案馆测评工作的开展,不仅使各地档案馆获得服务和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机会,还改善了有关档案馆的基础设施状况,提高了档案馆的工作水平,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上海、湖南等地档案馆开展家风、家训展览,弘扬社会正能量。各地档案馆通过编研专题材料,提供档案利用等方式,在化解纠纷,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服务本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服务文化建设。各级档案馆积极参与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申报工作,2010年和2014年,分别完成第三批和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评审工作,目前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数量达142件(组)。其中《侨批档案》《元代西藏官方档案》等10件(组)档案文献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另有10件(组)档案文献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这些档案文献的入选,让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在与世界文化交流中留下永久印痕。各级档案馆还利用馆藏档案资源,编辑出版档案汇编图书,服务历史文化研究,《清宫甲午战争档案汇编》《民国时期新疆档案汇编》《黑龙江历史档案通览》《抗战时期的四川》《长春档案文献》等一批重要档案汇编的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关注。“十二五”时期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出版的档案编研成果达6080种21亿字,以深厚的馆藏资源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持续推进

一是档案资源数量持续增长。2011年,国家档案局9号令《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出台,配合国家档案局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和10号令《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为建设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截至2014年底,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达5.2亿卷(件),比“十一五”末增长42%,基本形成了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各级档案部门把档案资源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其中安徽、河南、湖北、云南、甘肃等地把档案资源建设纳入档案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广东省启动满5年档案移交进馆改革试点工作;安徽、浙江等地借助信息化建设、档案文件管理中心建设和专业档案登记等手段,继续推进多种形式的档案资源整合。

二是档案资源结构持续优化。经过多年的努力,长期以来困扰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源种类单一的问题有所缓解,尤其是专业档案数量大幅增加,很多市县级档案馆专业档案数量已经达到40%以上。重庆市移民档案数量达161万余卷、55.5万余件,移民档案数据中心初具规模。苏州市成立了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接收苏州市属改制企事业单位档案268万卷(件)。广东、江西等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党委政府重大活动档案采集工作规范,持续开展相关档案采集。湖北、四川等不少地区的档案馆把重要的二级机构的档案接收进馆,进一步丰富了馆藏档案资源。

三是档案征集工作有新突破。我们通过召开境外档案征集工作座谈会、建立境外档案征集线索库等方式,加强境外征集工作的统筹协调,推动征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2014年,中央档案馆和有关单位合作,赴境外征集到了一批重要涉外档案。今年,我们征集到《拉贝日记(南京卷)》原件8本,下一步,我们将全部影印出版,这将为深入研究“南京大屠杀”提供更多帮助。甘肃省档案馆征集到汉简87枚;云南、贵州等地档案馆不断加强对地区民族特色档案的收集,取得丰硕成果。西安收集到一批丝绸之路档案史料。青岛、大连、沈阳、济南等地档案馆围绕城市历史、城市建设积极开展海外档案资料征集,填补了城市历史的档案空白。

四是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持续深化。2013年,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上,我们提出实施“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战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通过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数字图像达3937万画幅,数据量达4400TB,是以前数据量的200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2013年启动大规模的档案数字化工作,到2015年底数字化图像已达2400多万画幅。解放军档案馆已基本实现馆藏全部档案数字化的目标。全国副省级市以上档案馆已数字化的档案占馆藏总量的比例大幅提高。青岛、太仓、珠海、十堰、绍兴市档案馆通过国家档案局组织的“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测试。江西全省区域性数字档案馆应用平台、民生档案远程共享利用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纵向连通各市、县(区),横向贯穿省直机关。我们印发《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电子档案长期保存办法》,在上海等6省市开展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和长期保存试点工程并通过国家验收,为今后大规模开展电子档案接收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档案利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入

一是档案开放和公布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级档案馆不断加大馆藏档案鉴定、开放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档案解密与划控工作。截至“十二五”末,各级综合档案馆共开放档案5972.1万卷3294.2万件,比“十一五”末增长24.7%;“十二五”期间,档案和政府公开信息利用达3103.1万人次,比“十一五”期间增长67.4%。各级档案馆还通过新闻发布、出版图书、举办展览、拍摄文献片、制作网络专题等方式公开公布档案。

二是档案馆社会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十二五”时期,各级档案馆利用馆藏档案资源积极探索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中央档案馆在浦东干部学院设立党性教育主题教室,与上海市档案馆举办“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档案展并在延安干部学院长期落户,使档案走进党校和干部学院;我们与教育部合作,开展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评选工作,分3批在38家档案馆建立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宣传普及档案知识,增强中小学生爱国爱乡情怀。辽宁省档案馆新馆启用后,举办了“清代皇室档案珍品展”“辽宁记忆展”,并多次开通免费专车接送群众参观新馆专题展览,得到广大群众好评。各级档案馆还积极通过举办“国际档案日”活动以及档案文化讲堂、讲座、论坛和展览等,邀请媒体记者、普通群众走进档案馆、走近档案,在社会上取得了很好反响。

三是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2013年,我们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取消全国档案利用收费,受到社会各界好评。河北省档案馆借助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档案利用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结果零投诉的“四零”服务承诺制度;内蒙古建立了婚姻登记机关与档案馆之间婚姻登记档案数据交换机制;辽宁建成全省范围的已公开民生档案目录数据库;青海各县级档案馆开展“送档下乡”活动,使农牧民“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就能查阅政府公开信息和涉农档案信息。各级档案馆还借助互联网及时发布开放档案目录和档案信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皇室宬”微信服务号,向社会介绍其馆藏和工作;天津、上海、福建、湖北、四川等地的档案微信公众号围绕档案讲述本地区发展历史,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关注度;青岛完成微信公共服务平台和在线查档、全域共享平台建设。

(六)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全面落实

一是档案馆舍建设实现飞跃。副省级以上档案馆馆舍建设进入新高潮。中央档案馆3号库房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建设有实质性进展,预计今年年底前即可开工建设;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落实了新馆建设用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批准建设项目;北京、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西、海南、陕西、宁夏、深圳、广州、成都等省区市档案馆新馆在“十二五”期间落成或完成扩建;安徽、河南、重庆、西藏、新疆、武汉等省区市新馆已开工或准备开工;河北、上海、湖北、贵州、青海等省市新馆选址及用地规模已获批准;山西、吉林、长春、厦门、杭州等省市新馆建设继续推进。县级档案馆馆舍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从2010年开始,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项规划,6年来中央财政共安排44亿元用于1002个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使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档案库房严重不足的形势得到了明显缓解,档案安全保障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档案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各地高度重视对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的监督指导,青海省委省政府以两办名义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县级综合档案馆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省委督查室连续3年将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列入重点督查范围,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山西、湖北、云南、西藏、陕西等地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的督查指导。各地还积极启动地市级综合档案馆和未纳入国家规划内的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江苏、浙江、广东重点推动区域内欠发达地区档案馆新馆建设,其中浙江对欠发达县市区新馆建设每家补助500万元。军队、部门和专业档案馆的建设也有新进展。解放军档案馆新馆建设处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武警部队档案馆新馆已经落成。

二是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做好历史档案和文化典籍的保护整理工作”。5年来,中央财政安排4.5亿元国家重点档案专项资金用于5036个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项目,抢救档案224万卷,有效保护档案140万卷,从1984年开始历时30年的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基本完成。各级档案部门高度重视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湖北省档案馆投资800多万元建成了全省档案保护中心,为全省档案保护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广东省在“十二五”期间又建成区域档案修裱中心2个,使中心总数量达到5个,有效缓解了基层档案部门因受条件限制难以开展重点档案抢救的压力。四川汶川地震受损档案抢救工作的胜利完成,为大规模应急处置严重受损档案积累了丰富经验,填补了多项抢救和保护技术空白。陕西省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在档案丝网加固和粉笔字保护上取得新的研究成果。辽宁、安徽、山东、湖北、重庆、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出台了按卷数每年拨付档案日常维护费或保护费的规定,平均达到每卷2—3元。贵州省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将档案保护费提高到每卷每年不低于4元,并将档案保护费单列,纳入州、县财政预算,确保足额核拨。

三是档案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提升。我们积极推行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制度,全国47家副省级市以上档案馆以及一大批地、县级档案馆完成了结对异地备份工作。我们积极推广浙江省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工作经验,目前浙江已建成规范化登记备份中心57个,备份政务电子数据总量达1476TB。我们继续推进电子档案容灾备份中心和档案备份库建设,河北、黑龙江、云南、甘肃备份库建设取得进展,山东省电子文件(档案)容灾备份中心建成并启用。我们还组织各级档案馆开展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建立档案信息系统安全通报机制;印发《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范》,加强档案数字化和档案信息化服务外包管理。

(七)档案对外交流与合作继续扩大

“十二五”期间,我们与10多个国家签署双边档案合作文件,积极参加或举办、承办各类国际或地区档案会议,派遣中青年档案人员赴国(境)外培训。我们与有关国家档案部门合作,相继举办了“中苏关系档案展”“中土关系档案展”“中苏联合抗击法西斯胜利70周年档案展”等多个展览,有的展览在网上展出,进一步扩大了影响;有的展览制作出版图书,进一步固化了成果。上海、福建等地档案馆多次在境外举办档案展览,传播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吉林省档案馆《铁证如山》系列丛书翻译成英、日、俄、韩4种文字发行到海外;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编辑出版《中老友谊的历史见证——南宁“六七”学校资料选编》等涉外档案史料汇编。档案已经成为加深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 _乐视体育官网_乐视体育平台

乐视体育官网_乐视体育平台

图片

图片

Copyright ? 2007 www.saac.gov.cn 版权所有: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

技术维护:国家档案局 乐视体育平台证号:京ICP备0505832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9号 邮编:100037